炒股配资风险 从地方两会看各地财政管理工作重点

133     2025-02-18 15:00:58

炒股配资风险 从地方两会看各地财政管理工作重点

  新华财经北京2月14日电(记者董道勇)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为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。近期炒股配资风险,各地陆续公布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报告。记者梳理发现,2025年,各地将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并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、健全债务制度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重点工作。

  财政收支紧平衡财政资源统筹重要性提升

 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今年我国将提高财政赤字率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、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,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。从地方两会透露的动向看,今年地方财政收支仍然将维持紧平衡态势,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成为众多地区的选择。

  北京市提出,2025年将综合运用政府预算、债务资金、政府投资基金、部门自有资金等各渠道可用资金来源,全力争取中央政策资金支持,努力实现综合可用财力稳定增长。加强对总部企业、平台企业、上市企业等头部财源的对接服务,增强企业在京发展黏性、扩大业务布局;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;发挥政府债券融资成本低的优势;更多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增量政策资金支持等。

  四川省提出,构建“大财政”收入管理格局。围绕资金、资产、资源、资本做文章,依法依规拓展生财聚财渠道。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、重大产业项目提能增效财政支持政策,加快形成一批高质量骨干税源。对国有资产资源开展“起底式”清查,分类推进盘活利用,拓展资产资源收益。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,提升国资国企贡献。

  黑龙江省提出,2025年将深化全口径预算改革,健全完善财政收支统一管理、存量增量协同发力、资产资源充分利用的大统筹机制,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、规范性,做到预算一个“盘子”、收入一个“笼子”、支出一个“口子”…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,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,及时承接落实国家部署的税制改革任务。

  此外,陕西、重庆、贵州等地方提出,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,加大财政支出强度,合理加快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。加强“四本预算”有效衔接,把依托行政权力、政府信用、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。规范非税收入管理,提升财政收入质量,开展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等改革试点等。

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财政支出有保有压

  记者注意到,2025年,多地提出将继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坚持一切从“零”开始,全面开展项目预算评审,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;推动财政资金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焦,集中财力保民生、防风险、促发展,切实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,做到“小钱小气、大钱大方”。

  江苏省提出,2025年预算编制坚持一切从“零”开始,按照“资金跟着项目走、项目跟着政策走”的原则,先谋项目,后排预算。同时,注重绩效导向、突破利益固化。按照每个部门管理专项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个的原则,大力推进专项资金整合。江苏还提出,将以零基预算为牵引,构建有保有压、注重绩效的财力保障体系,推动预算安排从“有没有、增不增”向资金使用“该不该、好不好”转变。

  北京市提出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完善项目按轻重缓急的遴选机制,健全常态化存量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机制,持续打破支出固化格局。强化事前绩效评估,大额新增项目和新增公共服务项目原则上全部纳入评估范围。优化区级财政运行绩效评价体系,完善评价指标,提升各区财政运行管理水平。

  山东省提出,2025年将把零基预算理念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,逐项审核论证支出的必要性、合理性,政策依据不充分以及非急需项目一律不予安排。大力压减一般奖补类支出,全面清理固化项目,调整优化支出敞口风险政策,到期政策一律停止执行,绩效评价结果较差、审计发现问题的项目,一律压减预算或实行末位淘汰。

  此外,江西、云南、黑龙江等地提出,将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将分散在多个部门使用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为分领域专项资金。打破“基数”概念和资金固化僵化格局,推动预算与绩效有机融合。

  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遏制新增隐性债务

  记者发现,2025年各地都将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作为财政领域重点工作,加强政府法定债务管理,完善专项债券“借用管还”全生命周期管理。坚持在发展中化债,在化债中发展,强化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,加快存量隐性债务置换,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。

  河北省提出,2025年将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合理安排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和再融资规模,督促市县把偿债资金足额列入预算,确保法定债务不逾期、不违约。加快化解隐性债务,用好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,督促市县进一步加大自身化债力度,确保完成年度化解任务。把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“铁的纪律”,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机制,对违规举债、虚假化债的严肃追责问责。

  云南省提出,2025年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。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,全力做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。压实法定债务偿债责任,坚决防止一边化债,一边新增。强化专项债券“借、用、管、还”全生命周期管理,督促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,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。

  重庆市提出,2025年将强化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坚持在发展中化债、在化债中发展,落实一揽子化债政策,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,运用好置换政策,区分轻重缓急,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,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,腾挪债务空间支持高质量发展。扎实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,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
  青海省提出,2025年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。严格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,加大项目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审核力度炒股配资风险,持续实施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管。组合运用债务置换、预算安排、核销核减等化债政策工具,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。建立健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,强化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,加大协同监管和追责问责力度,分类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,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等。